然而,拉加德多次的谈话将重点放在刺激短期增长的措施,特别是能带来就业机会的扩张政策,在国际上渐渐获得共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济中地位的逐步提升,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越来越显示出其不适应的一面。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 。
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不可避免要触动资本账户与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问题。尽管美元在走下坡路,但当今世界一时间还看不到类似1944年前后取代英镑集团的那个美元集团出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不仅在于国际化本身对一国货币政策的影响,更在于推动资本账户和汇率变化的转轨过程。国际货币体系变革是缓慢、长期的过程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随着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变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和90年代后期,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曾出现过起伏波折。尽管中国政策研究者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即使经过10年的努力,其占世界储备货币的比例也许仅为3%~5%,但是当今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义,在于战略布局,在于在追求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长期过程中,推动国内各种制度的改革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改善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并在此过程中推动创造稳定的国际货币环境。
配合汇率制度的逐步市场化进程,资本项下的开放也必然是逐步的开放。我们首先判断,未来中国汇率制度的方向,将会融入当今国际经济主导的浮动汇率体系。跨境人民币结算失衡反映了国际化初期遇到的一个现实障碍——人民币国际化尚不具备扎实的微观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五是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就出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截至目前,我国已先后与12个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互换总规模达到8412亿元人民币。
2010年攀升至5063.4亿元,为2009年的141倍。一是从国际支付活动中使用的货币占比来看,在与我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非人民币,其中最主要的是美元。
因此,人民币国际化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人民币跨境融资方面,央行表示,稳步推进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结算是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人民币跨境投资方面,新疆地区于2010年10月率先开展人民币境外直接投资(ODI)试点。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进程1.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展。
此外,英格兰银行正考虑与我国央行进行货币互换。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数量依然太小的现状,限制了出口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在2010年5063亿元结算量中,人民币进口付款比例大约为85%-90%。今年8月23日之前,我国对出口类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一直施行试点制度,试点企业数量偏少制约了出口使用人民币结算的规模。
而对于境内银行而言,由于信贷规模总体偏紧,通过代付形式发放的贸易融资不占用信贷额度,因此银行办理海外代付业务的热情也比较高。今年上半年,达到9575.7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的业务量。
前者没有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后者则通过央行货币的被动投放扩大了社会基础货币总量,使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所谓海外代付,是指境内银行根据进口商资质状况,指示其境外机构直接向进口商的海外客户支付(代付)货款。
除了贸易回流和人民币FDI试点以外,2010年8月,央行下发《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打开了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大门,人民币回流渠道得以进一步拓宽。2011年6月,在与中国相关的支付活动中,非人民币占到98%,美元占比接近80%。今年6月,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订新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双边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并扩大了地域范围。由于离岸、在岸市场人民币资金价格差异较大,通过海外代付,境内进口商实现了更低成本的融资。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自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开展以来,香港人民币业务进入较为平稳的发展期。人民币进口结算可以带动贸易项下的人民币流出,实现人民币海外积累,增加人民币境外存量。
2009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发布《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结算失衡反映现阶段国际化障碍。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失衡带来两方面不利影响:一是少量的出口企业减少了人民币升值(对应的是别国货币尤其是美元贬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但大量的进口企业由于输出人民币而失去了本币升值获利的机会。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金额合计6675亿元,其中实收与实付比为1:3.67。
目前这种进出口结算货币的不对称性(即美元出口收汇形势基本未变和美元进口付汇减少)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使用减少,消化外汇储备的渠道收窄,加重了外汇储备总量的积累。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和障碍1.跨境贸易人民币进出口结算失衡。
二是内地和香港人民币市场的分割所形成的套利、套汇空间,成为进口商办理人民币进口结算业务的主要动机之一。三是境外人民币供应与清算因素。2009年结算额仅为35.8亿元。但中长期来看,随着境外人民币持有数量的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将逐渐向平衡发展,并最终对我国经济金融带来良好的影响。
同样,人民币代理行网络与清算渠道尚未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跨境人民币出口结算的发展。或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引起了外汇储备的积累。
2009年,我国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征程,并在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这种进出口结算货币的不对称性(即美元出口收汇形势基本未变和美元进口付汇减少)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中美元的使用减少,消化外汇储备的渠道收窄,加重了外汇储备总量的积累。
五是支持香港发展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如果在国际化初期就过早地追求进出口结算上人民币收付平衡,最终可能只会导致国际化道路越走越窄。
四是人民币回流渠道不断拓宽。2.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中国经济仍不相匹配。人民币资金持续净流出。二是从货币国际支付占比与一国贸易额占比来看,2011年6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占0.24%,中国的贸易额在全球贸易中占11.4%,前者大大低于后者。
前者没有增加基础货币供应,后者则通过央行货币的被动投放扩大了社会基础货币总量,使货币政策有效性削弱。本报告系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 进入专题: 人民币国际化 。
今年上半年,达到9575.7亿元,超过2010年全年的业务量。2.结算失衡反映现阶段国际化障碍。
由于离岸、在岸市场人民币资金价格差异较大,通过海外代付,境内进口商实现了更低成本的融资。今年6月,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签订新双边本币结算协定,将双边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并扩大了地域范围。